你有没有想过,当全世界都在数中国有几艘航母时,我们可能压根就没按他们的规则出牌?
通常一提海军战力,大家立马想到辽宁舰、山东舰、福建舰这“三巨头”。确实,这三艘是正儿八经的航母,一艘比一艘强:辽宁舰从一艘烂尾的苏联瓦良格号起家,2012年入列,成了中国航母梦的起点;山东舰2019年服役,完全国产,从钢材到动力全链条自主,连核潜艇用的耐高温合金都搬上了甲板;而福建舰,2022年下水,8万吨级,电磁弹射,平直甲板,直接对标美国最先进的福特级,2025年就将正式入列,标志着中国进入“三航母时代”。
但问题来了——如果只盯着这三艘,是不是就像只看NBA的得分王,却忽略了整支球队的战术体系?
其实,真正让中国海军实力“破圈”的,是那几艘外形像航母、功能却更灵活的“准航母”——两栖攻击舰。它们不叫航母,但吨位、甲板、舰载机配置,甚至作战模式,都和轻型航母差不了太多。尤其是075型和即将亮相的076型,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登陆舰,而是能独立撑起一片战场的海上平台。
075型四艘已服役:海南舰、广西舰、安徽舰、湖北舰,每艘满载排水量超4万吨,能带20架直升机、气垫艇、装甲车,甚至在非战争任务中当运输旗舰,几天内把物资送到孤岛灾民手里。这哪是单纯的登陆舰?分明是“海上多面手”。
更狠的是076型首舰四川舰,2024年底刚下水,全球首款带电磁弹射的两栖舰。别小看这个“弹射”,它意味着不仅能起降重型无人机,还能搭载固定翼预警机、加油机,甚至未来可能适配垂直起降战机。它的甲板全通,指挥系统模块化,数据链抗干扰强,还能配合无人水下航行器搞侦察排雷。美国媒体直接称它为“深海怪物”——因为它打破了传统两栖舰的定位,成了能和航母编队协同作战的“空中力量延伸平台”。
这就有意思了。别人家的航母负责远洋制空制海,咱们的思路是“航母+两栖舰”双线并行。福建舰在远海弹射歼-15和空警-600时,076型可能已经在近岸投送部队、释放无人机群、提供空中掩护。一个主攻,一个主控,搭配起来,南海岛礁、海峡对岸的复杂地形,全都能覆盖。
换句话说,中国海军的“航母数量”,早就不能只看那三个舷号了。把075和076算进去,八艘大型甲板舰艇已经成型——三艘正经航母,五艘“准航母”,平均一年多就下水一艘。这速度背后,是完整的工业链:从黄旭华那代人搞核潜艇积累的合金材料、推进技术,到今天航母用的燃气轮机、电磁弹射系统,全都能自给自足。
你可能会问:那美国有11艘航母,我们还差得远吧?没错,吨位和数量上仍有差距,但战场形态已经变了。美军的两栖舰虽然多,但没电磁弹射,没法起降固定翼飞机;而我们的076型,直接跨代升级,走的是“非对称优势”路线——你不有的我有,你慢的我快。
更值得思考的是:未来还会止步于此吗?004型核动力航母已经在路上,075可能再追加两艘,076批量建造也只是时间问题。当驱逐舰突破60艘、潜艇新批次接连入列,中国海军的总吨位正朝着300万吨迈进。我们不再只是“家门口防守”,而是有能力在太平洋深处,打出自己的节奏。
所以,下次再有人问“中国有几艘航母”,或许你可以反问一句:你是按传统定义算,还是按实际作战能力算?毕竟,在现代海战里,真正的力量,从来不只看名字叫不叫“航母”。
全国10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